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利州城内,孟之继正站在城头,看着士兵们加固城防,百姓们陆续返回家园,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知道,收复利州只是开始,蒙古人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仗,会更加艰难。
但他不怕。身后有兄长的水师,有陈隆之等老将的支援,有川蜀百姓的拥护,还有远在蔡州的郭靖、黄蓉,以及江陵的父亲、樊城的武三娘……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战。
阳光洒满利州城,也照亮了大宋的希望。一场新的较量,正在这希望的光芒中,缓缓拉开序幕。
蔡州城的晨雾还未散尽,王大用便拿着一封快信,脚步踉跄地冲进府衙,脸上的激动几乎要溢出来。“郭大侠!黄帮主!大捷!利州大捷啊!”
郭靖正帮着士兵搬运滚石,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迎了上去。黄蓉也从账房走出,手里还捏着刚算好的粮草清单,看到王大用通红的眼眶,心中已然有了预感。
“是孟将军……他拿下利州了?”郭靖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接过快信时,手指竟有些发软。
王大用连连点头,声音哽咽:“是啊!他和之经大哥合力,夜战利州,不仅击溃了阔端的主力,还烧了蒙古人的粮仓,硬生生从南门杀了进去!战报上说,蛮龙军巷战发力,已经完全收复利州城了!”
张威和陈涛也闻讯赶来,接过战报轮流翻看,脸上的喜色一层盖过一层。“好小子!真给孟帅长脸!”张威一拍大腿,当年在蜀地初见孟之继时,那少年还带着几分腼腆,如今竟已成了能击溃阔端的名将,实在让人叹服。
陈涛看着战报上“阔端败走汉中”几个字,眼中闪过精光:“阔端可是蒙古名将,名气比塔海还盛,连他都败了,这下蒙古军的锐气该挫了。”
郭靖反复看着战报,心中百感交集。想起邓州失守时的自责,想起蔡州被围时的绝望,再看看眼前这封捷报,只觉得胸口的郁气一扫而空。“好!好啊!之继这孩子,果然没让人失望。”
黄蓉接过战报,指尖划过那些简洁的字句,目光却有些出神。战报里只写了“夜战破城”“水师助攻”“巷战取胜”,可她比谁都清楚,这寥寥数语背后,藏着多少凶险。
利州城防有多坚固,阔端用兵有多老辣,她早从孟珙的信中得知。孟之继以孤军深入,要在数万蒙古铁骑眼皮底下找到破城之机,还要应对夜战的变数,其中的艰难,绝非笔墨能形容。
她仿佛能看到那个年轻的将军,在夜色中勒马城头,指挥若定;看到他亲率蛮龙军攀爬云梯,刀光映着星光;看到巷战中他身先士卒,甲胄上沾满血污却依旧眼神锐利……那些战报里没写的细节,在她脑中一一浮现,清晰得仿佛亲眼所见。
“塔海之前还忌惮他的威名,不敢强攻蔡州,”黄蓉轻声道,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赞叹,“如今连阔端都败在他手里,这孩子……到底成长到了什么地步?”
她自恃聪慧,见过的英雄豪杰不在少数,郭靖的忠勇,黄药师的通透,可从未有一个人,能像孟之继这样,在如此年轻的年纪,便兼具勇毅与智谋,既能在旷野上冲锋陷阵,又能在巷战中精打细算,更难得的是那份临危不乱的定力。
这份钦佩,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圈圈涟漪。那些暗中滋生的情愫,本就藏在心底,经此一激,竟愈发浓重,连她自己都没察觉,望着西南方向的目光,已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柔软。
“孟帅在信里说,”王大用收起激动,指着战报末尾,“让我们不必再死守蔡州,转入消耗战即可。利州一破,蒙古军南北被隔断,邓蔡二州的压力小多了,咱们只要拖到他们粮尽,便是胜利。”
郭靖松了口气,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不必死战,意味着能减少伤亡,意味着蔡州的百姓能少受些苦难。他看向黄蓉,眼中带着歉意与温和,想说些什么,却被对方轻轻避开。
黄蓉转身走向城头,阳光洒在她身上,却暖不了心底那丝异样的悸动。她知道,自己对孟之继的在意,早已超出了叔嫂辈对晚辈的关切,可这份情愫,注定只能藏在心底,在这烽火连天的乱世里,连宣之于口的资格都没有。
千里之外的樊城,孟府的庭院里,武三娘正将一件刚缝好的护心甲摊在石桌上,细细检查着针脚。丫鬟匆匆跑进来,手里举着一封家信,声音带着雀跃:“夫人!大捷!公子在四川打了大胜仗,收复利州了!”
武三娘手中的针线“啪嗒”掉在地上,她猛地站起身,接过家信时,指尖都在发抖。信是孟之继的亲兵代写的,字迹潦草,却写得详细:公子如何夜战利州,如何与水师合力破城,如何击溃阔端……字里行间,都是对孟之继的敬佩。
“我的夫君……”武三娘捧着信纸,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却是喜极而泣。她知道他厉害,知道他能打胜仗,可当“收复利州”“击败阔端”这样的捷报真的传来时,心中的自豪与激动,还是让她难以自持。
她想起临行前,他在灯下帮她理好鬓发,低声说“等我回来”;想起他偶尔归来,会笨拙地为她描眉,说“三娘的手艺,比军中的甲胄还结实”;想起那些相守的夜晚,他褪去一身戾气,像个孩子般靠在她肩头,说着军中的琐事……
那些温情,是他在烽火中留给她的念想,也是她在樊城苦苦等待的支撑。如今他立下如此赫赫战功,扭转了战局,她跟着骄傲,却更挂念他的安危——胜得越辉煌,仗打得便越凶险,他身上的伤,怕是又添了不少吧?
“夫人,厨房炖了您爱吃的银耳羹,趁热喝些吧。”丫鬟轻声劝道。
武三娘摇摇头,将护心甲仔细叠好,放进早已备好的行囊里。“备车,我要去趟江陵。”她要亲自将这护心甲送到孟帅手中,托他转交之继,哪怕只能让他多一分安全,也是好的。
走到门口时,她回头望了一眼庭院里那棵他亲手栽下的石榴树,如今枝繁叶茂,正盼着主人归来。“公子,我等你回来。”她在心里默念,眼中的柔情,比樊城的春光还要温暖。
蔡州城头的风依旧清冷,黄蓉望着城外蒙古军营的方向,塔海的营垒果然安静了许多,连巡逻的骑兵都少了。利州大捷的消息,显然也传到了这里,让这位蒙古名将不敢再轻举妄动。
“黄帮主,塔海这是怕了?”一名丐帮弟子笑着问道。
黄蓉收回目光,轻轻点头,嘴角却没什么笑意。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蒙古军绝不会甘心失败,接下来的较量,只会更加艰难。
只是不知为何,想到孟之继在利州站稳了脚跟,想到那少年将军正以一己之力搅动川蜀战局,她心中便生出一股莫名的底气。仿佛只要有他在,再难的困局,终有破局的一日。
这份没来由的信任,连她自己都觉得诧异,却又无法否认。就像此刻,望着西南方向的天空,她竟隐隐期待着,能再听到那个名字,能再看到那个身影,哪怕只是在梦里。
烽火连城,千里相隔,两份悄然滋长的情愫,因一纸捷报而愈发清晰。一个藏在蔡州城头的寒风里,一个融在樊城庭院的暖阳中,都在为同一个人牵挂,为同一场胜利欣喜,也为同一份未知的将来,悄悄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