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五军都督府,杯酒释兵权(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停灵一月期满,龙城的天刚蒙蒙亮,王府内外便已一片缟素。

李骁身穿重孝,麻衣麻鞋,腰间系着麻绳,作为李家嫡长孙,他亲自捧着老爷子的灵位,站在灵堂前。

按照金州旧俗,出殡前需由嫡长孙“砸盆”。

“哐当”一声,瓦盆碎裂成数片,这一声,既是送逝者上路的信号,也是子孙后代对逝者的不舍与送别。

“起灵!”

司仪高声唱喏,八位抬棺力士身着素服,小心翼翼地抬起老爷子的灵柩。

送灵的队伍从王府出发,一路向北,朝着二十里外的河西堡走去。

起初,队伍由李氏宗族护送,可随着队伍前行,沿途的百姓纷纷自发聚集而来。

他们有的穿着素衣,有的提着纸钱,默默加入送灵的队伍。

龙城中居住的,大多是随李骁起家的金州武勋,还有不少当年追随过老爷子的老兵。

他们感念老爷子的恩德,更感念李家带来的安稳日子,即便老爷子遗言不让打扰百姓,却依旧忍不住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老王爷走好!”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沿途的百姓纷纷跟着高喊,哭声震天。

送灵的队伍越来越长,绵延数里,白色的缟素在风中飘扬,如同一片白色的海洋。

李骁抱着灵牌,一步步向前走去。

这是他最后一次陪着老爷子走这条路,从今往后,他要独自扛起李家的责任,扛起大秦的未来。

队伍走了两个时辰,终于抵达河西堡外的李家祖坟。

祖坟坐落在一片向阳的山坡上,周围松柏环绕,肃穆清幽。

不远处,老太太的坟墓静静矗立,旁边还有李骁父亲李大海的坟茔,如今,老爷子要在这里与妻子、儿子团聚了。

没有任何贵重的陪葬品,只有老爷子生前使用的一些随身物品,正如老爷子一生简朴,不求奢华。

李骁将物品放入棺木旁,对着墓坑跪地叩首:“爷爷,您安心去吧,跟奶奶、爹团聚。”

“孙儿会完成您的心愿,平定天下,回中原老家看看,不让您失望。”

随后,众人开始填土。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跪下,对着坟茔行礼,飘飞的纸钱漫天飞舞,宛如一场冬雪飘向远方。

下葬仪式结束后,又将神主牌位迎回龙城的太庙安放。

李骁忽然心生感慨,若是有一天自己也死了,便效仿铁木真,不入明坟,而是将尸骨埋藏进金山山脉深处。

不做任何记号,不需要人守陵,更不需要贵重物品陪葬,后世子孙只需到金山祭祖即可。

他一生征战,杀戮无数,死后只想安安静静地沉睡,不占用百姓的土地,也不留下任何牵挂。

老爷子的葬礼落下帷幕,之后的几日,龙城依旧笼罩在淡淡的悲伤氛围中。

街头巷尾,百姓们谈及老太爷时,语气中仍带着惋惜。

王府内外,素色的幡旗尚未撤去,下人走路说话都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

但这份悲伤并未影响民生,商铺依旧按时开门,小贩的叫卖声照常响起。

工匠们在作坊里忙碌,农夫们赶着牛车前往市集,一切都如老爷子遗言那般,“该做什么便做什么”,平静而安稳。

到了第三日,李骁让人撤去了王府内的素幡,只在灵堂保留了简单的祭台,随后派人去请李东江与李东山。

夕阳西下时,两人先后抵达王府客厅,依旧穿着素色棉衣,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伤感,却难掩军人的硬朗气质。

客厅内,早已摆好了一桌简单的酒菜,一盆酱牛肉、一盆烤羊、两大盆素菜和一盆米汤,还有一坛陈年西风烈。

李骁亲自为两位叔叔斟酒,酒液倒入粗瓷碗中,泛起细密的酒花。

“二叔,六叔,这几日辛苦你们了,陪我喝两杯。”李骁举起酒碗,声音温和。

李东江两人轻轻点头,也举起酒碗,与李骁的碗轻轻一碰:“大龙,客气什么,都是一家人。”

三人轻饮一口,西风烈的浑厚在口中散开,驱散了些许疲惫。

酒过三巡,李骁看着两位叔叔,语气带着感慨:“还记得咱们最初在河西堡的时候吗?”

“那时候咱们只有两百多人,葛逻禄人的刀子都快要落到头上了,不得已只能夜袭三河堡,六叔跟着我冲锋陷阵,杀了好多葛逻禄人。”

“后来可是抓了好几个葛逻禄小娘们,回来后被六婶好一顿磋磨……”

“哈哈哈~”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历数着这些年的战功、艰辛与趣事。

从河西堡起兵,到拿下金州,再到覆灭乃蛮人、成为北疆霸主,西征王廷,东征漠北……

每一场战役、每一次危机,都像是发生在昨天。

酒碗一次次举起又放下,桌上的菜没动多少,坛中的酒却见了底。

“那时候哪敢想,咱们李家能有今天,能在龙城建起这么大的家业。”

李东山也说道:“老头子这些年总说,‘咱们李家的根在中原,总有一天要回去’。”

“现在老头子走了,可咱们的路还得继续走。”

“这些年跟着你南征北战,打下了关中、西域,眼看着就要平定金国,完成老头子的心愿了。”

……

李骁看着两位叔叔眼中的感慨与自豪,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

“二叔,六叔,这些年你们为李家、为大秦立下的功劳,我都记在心里,天下人也都看在眼里。”

“爷爷临终前嘱咐我,要妥善安置宗亲,不让李家自相残杀,不让八王之乱重现。”

李东江与李东山心中一动,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了然。

他们知道,李骁要谈正题了。

这些年他们手握兵权,镇守一方,虽无半点异心,却也清楚“功高震主”的道理,更明白老爷子临终前那番话的深意。

李骁继续说道:“如今大秦根基渐稳,接下来要平定金国、一统天下,更需要上下一心。”

“咱们现在疆域越来越广,西至西海,东接金国边境,南连宋国,北抵极寒雪原,若想统筹全局,就得让政令、军令畅通无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各地各自为战。”

他顿了顿,拿起酒壶给两位叔叔续上酒,语气变得郑重:“而且秦国的制度也得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军事方面。”

“以前咱们人少,靠一个大都护府统管所有军务还能应付,可现在不一样了。”

“西域要防备钦察人的侵扰,镇压花剌子模当地人的叛乱。”

“东线要盯着金国,漠北也没有彻底安定,宋国更是意图再次挑起对金国的战争。”

“眼瞅着第二次东征即将爆发,大都护府已经不足以承担这么重的军事职能了。”

“军事改革势在必行,否则将来打起仗来,很容易出乱子。”

李东江放下酒碗,点了点头:“大王说得对。”

“上次漠北那边传来消息,金国在边境增兵,我跟老三还商量着要互通消息,可一来一回耽误了不少时间,要是真打起来,怕是会错过战机。”

“正是这个理。”

李骁接过话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所以我打算改建大都护府。”

“大都护府依旧为最高统兵府,在其之下设立五个都督府,分别负责东线、西线、南线、北线和中枢防卫五个战区的事务。”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