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龙城丧钟:不负天下,不祸宗族(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他猛地一拳砸在桌案上,声音哽咽:“爹……您怎么就这么走了……儿子还没来得及再陪您喝杯酒啊……”

悲伤过后,李东江立刻起身,对着亲卫下令:“立刻备马,我要回龙城。”

“咸阳的防务交给霍武,告诉他,务必守好城池,等我回来。”

作为老爷子目前还在世的唯一儿子,他必须回去,送父亲最后一程,也帮着李骁处理后事。

西海草原上,李东河正带着骑兵巡查牧场,勒马站在一片辽阔的草地上,看着牧民们放牧。

亲卫将消息告知后,李东河久久没有说话,只是望着东方龙城的方向,重重叹了一口气,声音里满是悲伤。

“大伯……您终究还是没能等到咱们回中原啊……”

他抬手擦了擦眼角,对着亲卫说道:“通知下去,牧场的事交给刘大脑袋,咱们明日启程去龙城,送大伯最后一程。”

碎叶城内,李东山正和丘处机站在道观的地基旁,商量着道观的建造细节。

李东山刚被李骁任命为碎叶将军,便接到命令,帮着丘处机协调传教事宜。

目前,丘处机准备在碎叶城中建立西域最大的道观——三清观,作为西域传教的总坛。

而就在这个时候,亲卫忽然急匆匆走来,看了一眼丘处机,得到李东山的允许之后才沉声说道:“将军,龙城传来消息。”

“老王爷,老王爷殡天了……”

此话一出,李东山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他愣在原地,半天没有反应,过了好一会儿,才喃喃道:“大伯……”

丘处机站在一旁,也逐渐明白了过来。

传闻秦王李骁的父亲在早年间战死沙场,唯有祖父还存活在世。

所以,如今在秦国境内,唯一有资格被叫做老王爷的,就是那位李老爷子了。

于是,丘处机他上前一步,对着李东山微微躬身:“李将军节哀。”

“老王爷一生心怀家国,护佑宗族,如今驾鹤西去,亦是魂归三清座下,不必过于悲痛。”

“贫道虽未能亲至龙城吊唁,却可依我道教仪轨,在这碎叶城设坛做法,诵经祈福,愿老太爷亡魂安宁,亦祝李家基业永固,天下早日太平。”

李东山闻言,猛地回过神,压下心中的悲伤,对着丘处机拱手道:“多谢道长。”

“大伯若泉下有知,定会感念道长的心意。”

而在河中府,二虎正骑着马,站在一片废墟前,处理一起古尔人的叛乱。

二虎性格暴虐,在战场上以凶狠著称,人送外号“屠夫”。

此次古尔人叛乱,他刚带着军队镇压下去,正准备清点俘虏,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名传令兵骑着快马,浑身是汗,捧着一封书信,快步跑到二虎面前,抚胸行礼:“将军,龙城急报,八百里加急文书。”

二虎眉头一皱,心中隐隐升起一丝不安。

龙城极少会发这样的加急文书,除非是出了天大的事。

他一把接过书信,信封上的火漆印完好无损,正是李骁的印记。

二虎深吸一口气,展开信纸,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字迹,脸上的严肃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

当看到“祖父于十一月八日清晨病逝”那几个字时,二虎拿着信纸的手猛地一颤,信纸“哗啦”一声飘落在地。

他呆立在原地,脑海中一片空白,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小时候老爷子的声音。

“二虎,骑马来,爷爷教你射箭。”

“别怕,有爷爷在,没人敢欺负你。”

“要好好习武,咱们李家将来还是要看你们兄弟的了。”

那些温暖的画面,此刻却像刀子一样,扎在他的心上。

那个护着他、盼着天下太平的老人,终究还是走了。

眼眶不受控制地红了,滚烫的泪水在眼中打转。

这位在战场上杀人如麻、从不知害怕的“屠夫”,此刻却像个孩子一样。

“将军……”亲卫站在一旁,见他如此,也不敢多言,只能低声唤道。

二虎猛地抬头,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悲伤。

他看向那些被俘的古尔人,心中的悲伤瞬间转化为滔天怒火。

爷爷去世,他却还在这里处理这些叛乱分子,这些人甚至敢在这个时候作乱,简直是在亵渎爷爷的在天之灵。

“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二虎厉声下令,声音嘶哑,带着无尽的怒火:“敢在此时叛乱,敢扰爷爷安宁,我要让他们为爷爷陪葬。”

一时间,惨叫声、求饶声此起彼伏,鲜血染红了废墟的土地。

二虎站在一旁,看着这血腥的场面,眼中没有丝毫怜悯,只有对老爷子的缅怀与失去亲人的痛苦。

发泄完怒火后,二虎深吸一口气,对着亲卫下令:“立刻备马。”

“河中府的防务交给萧赤鲁将军,告诉他,若有叛乱,格杀勿论。”

东海草原,大虎得知消息时,更是悲痛万分,安排好军务,带着亲卫队匆匆返回龙城祭奠祖父。

一时间,大秦各地的李家宗亲,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务,朝着龙城赶去。

老爷子身份不一般,是大秦大王李骁的亲爷爷,更是李家从九堡十八寨走向天下的奠基人,前来祭拜的宗亲、官员、将领定然众多。

李骁与族中长辈商议后,决定将老爷子停灵一个月,一来方便各地宗亲赶来吊唁,二来也能有充足时间挑选吉日,让老爷子入土为安。

但遵照老爷子生前“不扰百姓”的遗嘱,李骁下了一道令:停灵期间,秦国不行大礼,官府不设斋戒,百姓们正常耕作、经商,不必因老爷子去世而忌讳什么。

这道令下到各地后,百姓们无不感慨,老王爷一生简朴,连身后事都想着不麻烦百姓,这样的家族,难怪能得天下民心。

可这“普通老头”的去世,在其他国家眼中,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中都皇宫内,完颜永济正斜靠在铺着白狐裘的软榻上,一边让宫女喂着葡萄,一边看着舞姬跳舞。

短短两三年时间,这位金国皇帝因沉溺享乐,整个人胖得像头猪,连起身都需要太监搀扶。

当内侍捧着秦国送来的消息,小心翼翼地禀报“北疆李骁之祖父病逝”时。

完颜永济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嗤笑一声,将口中的葡萄皮吐在地上:“只是死了老贼?”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可惜:“只可惜,死的不是李骁那个小贼。”

“若是李骁那小子没了,朕一定立刻派大军西征,把关中给夺回来。”

旁边的宠臣连忙附和:“陛下英明。”

“只是如今李骁尚在,秦国定然会加强边境防备,且那老头不过是个宗室长辈,对秦军军心没什么影响,咱们暂时没机会啊。”

老爷子虽在李家地位尊崇,但说到底不掌军国大权,秦国甚至都没故意隐瞒消息,可见其对大局影响甚微。

可若是李骁出了意外,秦国定会把消息瞒得死死的,直到新王即位、局势稳定才会宣布,那时候才是金国的机会。

想到这里,完颜永济又没了兴致,挥了挥手:“知道了,下去吧,别扰了朕的兴致。”

宋国临安城内,宋宁宗接到消息后,与大臣们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按照礼节,派一名使臣带着祭品前往龙城吊唁。

大臣们心里都清楚,两国路途遥远,就算是使臣快马加鞭赶到龙城,人家定然早就下葬了,这趟行程不过是走个过场。

“礼节到了便好。”

“但臣以为,此次派使臣前往,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咱们可借着吊唁的由头,与秦国商议再次发起北伐,共同夹击金国。”宰相韩侂胄再一次提起了北伐。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这些年,随着秦国崛起,金国势衰,宋国感觉自己又行了。

想要北伐收复开封,以报当年靖康之仇。

之前因秦国专注西征,北伐之事暂且搁置,如今秦国西征告一段落,又逢老爷子去世,正是修复两国关系、敲定合作的好时机。

宋宁宗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点头道:“韩相所言极是。”

“派礼部尚书为正使,带上祭品,再让兵部侍郎作为副使同行,暗中与秦国商议北伐细节。”

“告诉秦王,若秦国愿意出兵,我朝可出兵十万,从淮南、京东两路北上,与秦军夹击金国,夺回失地。”

大臣们纷纷附和,很快,宋国使团整装出发,表面是吊唁,实则肩负着商议北伐的重任,朝着龙城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