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铁壁铜墙展新貌 巧借东风送客归(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酒足饭饱、被晾了几日的沙力鳌,终于按捺不住,带着那位方腊的“礼部侍郎”,再次求见王伦,催促他尽快启程,前往帮源洞接受“梁王”册封。

“梁王殿下!”沙力鳌满脸堆笑,语气带着催促,“圣公翘首以盼,金陵盛典虚席以待。如今山东局势粗安,正好趁此良机,殿下随我等南下,受封王爵,正名天下,与圣公南北呼应,共图大业,岂不美哉?”

那位“侍郎”也端着架子,慢悠悠地道:“是啊,王寨主……不,梁王殿下。名不正则言不顺,早日正位,方可号令山东群雄,莫要辜负了圣公一番美意啊。”

王伦脸上依旧是那副热情而略显“为难”的表情,正要开口敷衍,突然,厅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只见“谛听营”指挥使杨林快步闯入,也顾不上礼节,直接单膝跪地,声音急促地高声禀报:“启禀哥哥!紧急军情!朝廷……朝廷震怒我占郓城,已决议调集十万大军,以枢密使童贯为帅,不日即将出京,前来征讨我梁山!”

“什么?!十万大军?童贯亲自挂帅?”王伦“霍”地站起,脸上露出“震惊”之色,眉头紧锁。

沙力鳌和那位“侍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吓了一跳,面面相觑。

王伦在厅中踱了几步,猛地转身,对着沙力鳌二人,脸上满是“歉意”与“决然”:“沙先生,侍郎大人!你们也听到了!朝廷十万大军压境,梁山危在旦夕!值此生死存亡之秋,王某身为一寨之主,岂能弃数万兄弟与治下百姓于不顾,远赴江南受封?若如此,王某还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他语气沉痛,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担当:“受封之事,关乎名位,固然重要!然,御敌守土,保全基业,更是燃眉之急,关乎生死!请二位回转江南,务必禀明圣公,非是王某不愿前往,实乃军情紧急,身不由己!待王某击退官军,稳定山东局势,再亲赴金陵,向圣公请罪并受封不迟!”

沙力鳌张了张嘴,还想再劝,但看王伦那“坚定”无比的神色,以及“十万大军”这个确凿无疑的威胁,也知道此时再逼王伦离开,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反而可能恶了关系。他只好讪讪地道:“殿下……不,王寨主言之有理,守土之责确实重大。只是……圣公那边……”

王伦立刻接过话头:“圣公深明大义,必能体谅王某苦衷!况且,我梁山在此抵御朝廷十万大军,亦是牵制官军,为圣公减轻压力!此乃并肩作战也!”他转头对朱贵吩咐道:“朱贵兄弟,立刻去准备!将库中上好的辽东人参、珍贵皮草、新酿的‘好汉香’精选百坛,还有凌振兄弟新制的一批‘震天雷’(非核心型号),装点齐整,作为本王……不,作为我梁山回赠圣公的厚礼!请沙先生和侍郎大人务必带回,以表我梁山与江南永结盟好之诚心!”

一番连消带打,既合情合理地拒绝了即刻南下,又送上厚礼安抚,更点明了共同抗宋的“战略意义”。沙力鳌和那位“侍郎”见事已至此,又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面子,也不好再强求,只得顺水推舟,表示理解,并保证一定将王伦的“忠心”和“困境”如实禀报方腊。

当日,金沙滩码头再次上演了热情的送别场面。王伦亲自相送,言辞恳切,依依不舍。沙力鳌等人带着满船的采购军械、回赠的厚礼以及王伦“暂难南下”的消息,在一片锣鼓和祝愿声中,扬帆起航,返回江南。

看着渐渐远去的船影,王伦脸上的热情迅速收敛,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他转身对杨林低声道:“做得不错。继续密切关注朝廷动向,尤其是童贯大军的真实调动情况。”

“是,哥哥!”杨林领命而去。

王伦望向北方,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朝廷的“十万大军”自然是谛听营配合他演的一出戏,真假掺半(朝廷确实可能在谋划,但规模和主帅未必确定),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打发走方腊的使者,避免过早地卷入江南那个更大的漩涡,同时也能借此进一步凝聚梁山内部的人心。现在,他可以继续专心经营他的山东基业,静观其变了。而宿元景那份带着“小心思”的奏报,此刻想必也已踏上了前往东京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