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茧中字(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苏辞摸到那只茧时,指尖先触到层薄霜。

不是清晨的露水,是真的霜,结在茧的网纹上,像谁撒了把碎盐。茧挂在老桑树枝桠上,比常见的蚕茧大两圈,青灰色,网眼里缠着些干枯的杨絮,风一吹,簌簌往下掉白屑。

她踮脚够下来时,茧突然动了动,里面传来极轻的“叩”声,像指甲敲在木头上。苏辞吓了跳,手一松,茧撞在桑树干上,网纹裂开道缝,露出里面的东西——不是蚕丝,是叠得整齐的纸,泛黄的边缘卷着,像被水泡过。

“谁在里面?”她对着裂缝问,声音撞在树干上,弹回来点回音。

里面没应声,只又传来“叩叩”两声,节奏很慢,像在数着什么。苏辞小心地把裂缝撕大些,伸手抽出最上面的纸,展开时,纸角“哗啦”碎了一小块,掉在地上,被风卷着滚向远处的芦苇荡。

纸上是用毛笔写的字,墨色发灰,笔画却很挺:“三月初七,桑花落在茧上,像去年你绣的帕子边。”

苏辞的指腹抚过“帕子”两个字,突然想起奶奶压在箱底的那方旧帕,米白色的底,边角绣着桑花,去年晒被子时掉出来,被风吹进了芦苇荡。她当时追了几步,看见帕子挂在芦苇尖上,被一只灰鸟叼走了。

茧里又“叩”了一声,像在催她往下看。

第二张纸更碎,字都挤在中间,像怕被风刮走:“你说桑蚕结茧时,会记得桑叶的味道吗?我把去年的桑叶剪碎了,混在丝里,这样茧开的时候,会不会带着点甜?”

“甜”字被水洇过,晕成个灰团。苏辞想起去年春天,她和奶奶摘桑叶,奶奶说“桑汁是甜的,你尝尝”,她咬了口嫩叶,确实有点清甜味,像没成熟的桑葚。

第三张纸只有一行字,写在纸边:“灰鸟又来偷茧了,我在网外缠了蒺藜,别让它啄到里面的字。”

苏辞往茧的网纹上看,果然缠着些干枯的蒺藜,尖刺还很利,刚才差点扎到她的手。她突然想起那只叼走帕子的灰鸟,翅膀上有块白,总在桑树林里盘旋,像在找什么。

“叩叩叩”,这次是三声,急促了些。苏辞伸手去抽第四张纸,指尖却触到个硬东西,圆滚滚的,裹在纸里。她慢慢拽出来,发现是枚木哨,桑木做的,上面刻着圈桑花,吹孔处磨得很亮,显然常被人含在嘴里。

木哨下面压着最后一张纸,快碎成渣了,苏辞只能拼出几个字:“吹哨时,你总说像桑蚕在叫……”

她把木哨凑到嘴边,轻轻吹了口气。哨音不尖,有点发闷,像远处的风声穿过芦苇荡,又像……她突然想起奶奶养蚕时,蚕宝宝吃桑叶的声音,沙沙的,和这哨音的节奏有点像。

“谁在里面写的?”苏辞对着茧的裂缝问,指尖敲了敲茧壳,“是丢帕子的人吗?”

里面没回应,却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像有什么东西在动。苏辞把茧举到耳边,听见里面有极轻的摩擦声,像纸在动,又像虫在爬。她突然想起村里老人说的“茧书”——以前的人会把话写在纸上,塞进蚕茧里,让桑蚕吐丝封起来,等收茧时再拆开,据说这样能让话“带着蚕的温度”。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