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凯旋之路:万里烽烟与一个时代的更迭(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这场天灾正是金国由盛转衰的关键,甚至直接导致了日后野狐岭之战的惨败。

历史上,金军主帅完颜承裕(胡沙虎)在战争初期采取分兵据守关隘的保守策略。

然而,当蒙古军突破第一道防线后,他率领的主力部队却放弃了据城固守的有利条件,选择在野狐岭附近的獾儿嘴与蒙古军进行野外决战。

一种合理的解释是,金军庞大的兵力在灾荒之年面临着巨大的后勤压力,无法在缺粮的地区长期固守,必须寻求速战速决。

否则漫长的对峙会先拖垮金军自己。

如今,锦衣卫从中华原传回的消息,也一一印证了历史的走向。

“眼下并非对金国开战的最佳时机~”

李骁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中原蝗灾才刚进入最严重的阶段,我大秦只需静待,等金国在这场天灾中耗尽国力。”

“届时再出兵,便能以最小的代价收复关中,甚至拿下整个中原。”

听着李骁仿佛自言自语的说话,张石头就像是一块真石头一样,站在一旁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他只是李骁的眼睛和耳朵,在军政大事方面,他从来都不会胡乱插嘴,始终恪守本分。

李骁沉吟片刻,话锋一转,淡淡说道:“我二叔他们,这些日子怎么样了?”

“有没有被关中的繁华迷了眼睛,有没有交几个知心的老友?”

张石头深知道,李骁问这话,自然不是真的关心李东江的身体,重点在社交。

锦衣卫本就负责暗中监视统兵将领,除此之外,李骁还在暗中组建了一支名为“黑冰台”的情报组织。

黑冰台成员隐匿更深,不仅监视着李东江等将领,连锦衣卫的动向也在其监控范围之内,确保不会被人蒙蔽了眼睛和耳朵。

张石不敢有丝毫隐瞒,如实禀报:“回大王,李东江将军近期一直在整训部队,每日亲自监督士兵操练,偶尔会与秦雄万户等人商议军务。”

“高忠巡抚则多次前往渭北粮仓,查看粮草储备情况,似是在为开战做准备~”

听着张石头的一一汇报,李骁轻轻点头,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知道了。”

“他们急于立功是好事,但不能被情绪冲昏头脑。”

“现在,咱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做好准备。”

“继续密切关注中原灾情,有任何变故,立刻禀报。”

“属下遵命。”张石再次行礼,缓缓退出马车,帐帘随之落下。

而李骁则是拿起笔,在奏折上写下“暂缓”二字。

又补充了几句批复:“令东线诸将继续整军备战,后勤事宜交由高忠义全权负责,待西域大军休整完毕,再议开战之事。”

写完后,他将奏折递给门外的亲兵:“快马送回龙城,交给王后,让她按批复传达。”

亲兵接过奏折,躬身退下。

数日后,庞大的秦军队伍终于抵达碎叶城。

这座曾是辽国旧都的虎思斡耳朵,如今早已没了往日的繁华。

城墙斑驳,多处塌陷,城中只留下少量秦军士兵驻守,城门上的“虎思斡耳朵”匾额早已被拆下,换上了简陋的“碎叶城”木牌。

城内街道空旷,房屋大多残破,偶有百姓路过,也都是神色匆匆,不复辽国时期的从容。

马车刚驶入城门,浑忽与帖木儿汗尼便掀开窗帘,打量着四周,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这里曾是她们的家,是辽国的政治中心,如今却沦为秦国的边陲城镇,物是人非,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想到被囚禁的耶律直鲁古,浑忽的眼眶微微泛红。

她们母女俩虽靠取悦李骁获得了些许地位,在不断的啃球下却也只能换来短暂探望耶律直鲁古的机会,连让他换个好点的住处都做不到。

“父皇的断腿是陈年老伤了,如今身边只有一个老仆妇照顾,不知道身子怎么样了……”

浑忽轻声呢喃,语气中满是担忧。

帖木儿汗尼也轻轻一叹,只能拍了拍女儿的手背,示意她不要在李骁面前表露太多情绪。

她们如今的一切,都掌握在李骁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灾祸。

李骁将两人的神情看在眼里,却并未多言。

他知道耶律直鲁古的身体状况不佳,断腿的旧伤时常发作,生活过得颇为凄凉,但这和他有什么关系?

作为亡国之君,耶律直鲁古的待遇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队伍后方,与其他战俘隔绝,有专人看管的耶律直鲁古,正坐在一辆破旧的木板车上,浑浊的目光死死盯着前方的碎叶城。

他的断腿被粗布包裹着,因颠簸隐隐作痛,身边只有那名老仆妇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可他却浑然不觉,眼中只剩下对旧都的眷恋与伤感。

“虎思斡耳朵……我的都城……”

耶律直鲁古干裂的嘴唇微微颤抖,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

当年祖父耶律大石西征,率领辽军,跨戈壁、战强敌,硬生生在西域打下一片基业,重建了大辽国,让耶律氏的旗帜在西域飘扬数十年。

可如今,这座承载着耶律氏荣耀的都城,却沦为秦国的边陲城镇。

而他这个西辽皇帝,也成了阶下囚,基业毁在自己手中,怎能不让他痛心疾首?

老仆妇见他眼眶泛红,连忙递上一块粗糙的面饼,轻声劝道:“陛下,吃点东西吧,身子要紧啊。”

耶律直鲁古却摆了摆手,目光依旧停留在碎叶城上,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甘:“想当年,朕登基时,虎思斡耳朵何等繁华。”

“宫殿巍峨,商贾云集,各国使者前来朝拜,可如今……如今竟成了这般模样……”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满是自责与悔恨。

不过好在,他从秦军士兵谈论中偶然得知,自己的儿子耶律洪心没有死,也没有被北疆人抓住,而是去了天竺。

耶律直鲁古浑浊的眼眸望着碎叶城的方向,喃喃自语:“洪心,我的儿……”

“你一定要好好活着,重振耶律氏……”

“我大辽的基业,不能就这么没了……”

他相信,只要耶律洪心还在,耶律氏就有复兴的可能,这成了他在苦难中唯一的精神支柱。

大军驻扎碎叶城内外,武卫军布防皇宫。

当天晚上,李骁夜宿皇宫,叫来了浑忽母女谈论耶律直鲁古的事情。

第二天中午,大殿之中燃起了一堆火焰,一只肥美的绵羊在火堆上被烤的滋滋冒油,香气扑鼻。

李骁和李东山围坐在旁边,用刀子割肉,大口大口的咀嚼,粗鲁狂放。

“六叔,碎叶城地处西域要冲,北边是钦察人,西边是刚被咱们征服的花剌子模,你的责任重大啊。”

李东山轻轻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道:“大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定会严密监视钦察人的动向,防止他们南下骚扰,威胁北疆。”

“另一方面,会按大王的吩咐,向花剌子模人征兵征税,时不时去他们的领地打草谷,实行减丁政策,绝不让他们有机会强大起来,威胁我大秦的统治。”

李骁满意地点点头:“好。”

“六叔,你从跟随我起兵开始,便屡立战功,东征漠北,你杀的草原血流成河。”

“西征西域,你更是率军斩杀花剌子模大将,拿下玉龙杰赤城,堪称我大秦的柱国大将军。”

这也是李骁给李东山的承诺,在马上实行的勋职制度中,李东山的是顶格封赏,柱国大将军。

同时还隐晦的画饼,等日后正式建国,论功行赏,封他为世袭亲王,与国同休。

实际上,都是为了之后的一系列军事调整做准备。

随后,两人又商议了关于第三镇军队的部署、粮草补给、与周边部落的外交策略等细节。

大军在碎叶城休整了三日,期间李东山按照李骁的吩咐,对城中的秦军进行了重新整编,确保防务万无一失。

三日后,李骁率领大军主力,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奴隶女奴继续东归,留下李东山与第三镇镇守碎叶城。

而马车内的李骁,正闭目养神,心中却在默默规划着未来的布局。

如今大秦正在快速扩张,需要李东山这样能征善战的将领在外镇守边疆,独当一面。

但等到正式建国后,李骁便会像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一样,将李东山、李东江这些都统们全部召回龙城,任命为枢密院、兵部的重要官职。

让他们脱离直接统兵的权力,转而着眼于整体战争规划,放眼全局。

“各镇的都统们,也该换一批人了……”

李骁轻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军权是统治的根基,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将领们“能上能下”,既能在外领兵作战,也能在朝中辅佐政务、

这样才能确保大秦的统治长治久安,避免出现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