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行志:从龙门道观到虎狼雄关的三千里(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关中,龙门道观内,香烟袅袅,一场关乎道教传播的重要安排正在进行。

丘处机身着一袭洗得发白却整洁如新的灰色道袍,端坐于三清殿内的蒲团上,目光扫过殿内肃立的弟子们。

作为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弟子,如今全真七子中唯一生还者,他在道门的地位早已如泰山般崇高。

亲传弟子三十余人,记名弟子数百,徒子徒孙加起来更是有成千上万,遍布中原各地。

“此次西行西域,非为个人讲经,而是要将我全真道义播撒西域,责任重大。”

丘处机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道坚,你是为师的亲传大弟子,沉稳可靠,中原道统便交由你留守。”

“务必护持好道观,继续为百姓讲道祈福,不可因为师远行而懈怠。”

站在最前方的赵道坚立刻躬身行礼,双手过顶,语气坚定:“师父放心。”

“弟子定当守好中原根基,待师父携道法荣光归来。”

丘处机微微颔首,转向身后的弟子们:“为师将选二十名亲传弟子随侍左右,再挑三百名记名弟子同行,沿途宣讲教义,亦能相互照应。”

历史上丘处机西去见铁木真,仅带十八弟子,只为与铁木真论养生、劝止杀。

如今去西域是传播道统,就需要更多人手了。

“弟子遵命。”众人齐声应和。

三日后,丘处机带领着三百余人的队伍踏上西去之路。

队伍中,既有身着道袍、手持拂尘的亲传弟子,也有背着行囊、携带经书的年轻徒孙,一行人沿着官道向西而行,步伐稳健,秩序井然。

直到进入关中北部,丘处机不由得勒住了马缰绳。

眼前的景象,与两年前他所见的关中判若两片天地。

田野间,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百姓们弯腰在田间忙碌,有的挥舞着镰刀收割,有的背着麻袋运送粮食,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更让他惊讶的是,百姓们的精神状态好了太多。

不再是过去那般瘦骨嶙峋、面黄肌瘦,反而个个面色红润,眼神里透着久违的活力。

“道长,您看这麦子,今年又是好收成。”

一名正在田埂上歇脚的老农,见丘处机驻足观望,主动开口打招呼。

这老农约莫六十岁,穿着一身粗布短衫,虽手上布满老茧,却红光满面,精神矍铄。

丘处机翻身下马,走上前拱手行礼:“老丈有礼,贫道丘处机,见此地百姓安居乐业,心中欢喜,不知可否向老丈请教,关中如今为何这般兴盛?”

老农连忙起身回礼,笑着说道:“原来是丘道长,俺们关中百姓都听过您的大名。”

“这好日子,都是托了新朝的福啊!”

他指着眼前的田地,语气中满是感激:“原本咱都是老实本分的佃户,给田主老爷干活的,拼命的忙活一年,到头来还是得饿肚子。”

“秦人来了之后就不一样了,给咱们分了地,嘿嘿嘿,现在咱们也都是秦国人了。”

“反正,都尉说,只要入了秦国户籍,不管你以前是流民还是佃户,都能租种官府的土地。”

“缴纳两成田租、两成税收后,剩下的粮食全是自己的。”

“俺活了大半辈子,头回手里能剩下这么多粮食。”

说到这里,老农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带着几分哽咽:“去年秋收,俺家五亩地收了八石粮,缴完租税还剩五石多。”

“那天晚上,俺婆娘蒸了一大锅白花花的麦饼,俺拿起饼子,手都在抖,舍不得吃啊。”

“以前别说白面饼,就是掺了野菜的杂粮粥,都得省着喝。”

“现在倒好,不仅顿顿能吃饱,逢年过节还能割点肉,这日子,跟做梦似的。”

丘处机顺着老农的目光望向田间,只见几个孩童在田埂上追逐嬉戏,手里拿着麦秸秆编成的玩具,笑声清脆。

他心中感慨万千,轻轻点头:“秦国此举,真是惠及万民。”

“百姓能吃饱穿暖,便是天下最大的福祉。”

“可不是嘛!”

老农又道:“以前俺们怕打仗、怕灾荒,现在秦国把边境守得牢牢的,官府还会组织俺们挖河修渠。”

“你看那边的水车,就是官府组织人修的,浇水方便多了,如今的日子,比以前金国朝廷的时候,强十倍都不止。”

“那时候金国只管收税,哪管俺们死活,遇到旱年,颗粒无收还得交租,好多人都逃荒去了,哪像现在这样,能安安稳稳在家门口种地。”

丘处机顺着老农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几架木质水车立在田边,水流顺着木槽缓缓流入农田,省时又省力,心中对秦国的治理又多了几分认可。

正说着,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东方的官道上来了一大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在十几名身穿皮甲的守备军士兵带领下,踉踉跄跄地向这边走去。

这些百姓个个身形佝偻,有的还背着破旧的行囊,看上去狼狈不堪。

丘处机面露疑惑,秦国不是分地了吗?

百姓对秦国的治理不是很满意吗?怎么还有这么多灾民?

老农却叹了口气,说道:“道长,这应该是从河东那边逃难过来的。”

“听说河东遭了大灾,旱蝗连片,死了好多人,好多人活不下去,听说咱们秦国这边日子过得好,能让他们有口饭吃,就偷偷跑到咱们秦国这边来了。”

丘处机心中一沉,他早已知晓中原遭了灾荒。

全真教在中原的弟子也传回过消息,他还特意准备了银两,让弟子带去中原施粥救济灾民,可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灾荒,那点银两不过是杯水车薪。

他忍不住迈步向灾民队伍走去,想一探究竟。

负责带领灾民的守备军士兵见一群道士走来,立刻警惕地迎了上来,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沉声问道:“你们是何人?”

就在这时,丘处机身旁一个身穿吏服的男人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块刻有特殊纹路的令牌。

沉声说道:“这位是全真教丘处机道长,受大王之邀,前往龙城议事,如今正要西行。”

“只是见这些百姓可怜,想询问一二。”

丘处机此番西行,是由李骁亲自邀请,行程的一切事宜,自然由高忠义安排得妥妥当当。

他不仅特意指派了两名官吏随行,负责与沿途官府接洽、打点关系,确保一路畅通无阻。

还下令各处的军用驿站为他们备好食宿,周到细致,无微不至。

至于安全问题,更不必多虑。

这支队伍浩浩荡荡,随行道士多达三百余人,声势浩大。

寻常的宵小之辈,远远望见这般阵仗,哪还敢上前招惹?

且道门向来注重养生,弟子们常年锻炼,体魄远胜常人。

即便是年事已高的丘处机,也依然精神矍铄,身手不凡。

若真动起手来,等闲两三个壮汉,恐怕也近不得他身。

士兵接过令牌仔细查看,又抬头打量了丘处机一番,神色顿时变得恭敬起来。

他本是金国降兵,加入秦军后经过改造,又随秦军与金军打过仗,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凭借战功成为守备团的基层骨干,早就听闻过丘处机“活神仙”的名声,如今得知眼前之人竟是丘处机,还受大王邀请,哪里敢怠慢。

士兵连忙双手将令牌奉还,对着丘处机抚胸行礼,声音洪亮:“同州第一守备团,三营二哨三队队官王不正,见过丘真人。”

丘处机没有端着架子,脸上露出如沐春风的笑容,微微点头还礼:“王队官不必多礼。”

“贫道只是好奇,这些百姓都是从河东来的吗?”

“回道长,正是。”

王不正点头应道:“他们都是从河东逃难过来的,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好不容易才越过黄河到了咱们秦国地界。”

“那你们这是要带他们去哪里?”丘处机又问。

王不正解释道:“同州的耕地早就分完了,后续可能还会有很多灾民过来,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巡抚大人下令,打算带他们去甘肃,那里还有很多荒地,到了那边,他们就能分到土地,安定下来了。”

随后,丘处机走到灾民队伍中,一个约莫二十岁的妇人正抱着一个瘦弱的孩子。

见丘处机走来,眼中满是警惕。

丘处机放缓语气,轻声问道:“女施主,你们从河东过来,那里的情况如何?百姓们的生活可好?”

妇人听到这话,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声音哽咽:“道长啊,别提了。”

“河东那边遭了灾,地里的庄稼全被蝗虫啃光了,连草根树皮都被挖光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