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漏时阁与回魂钟(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五十六章漏时阁与回魂钟

立冬前夜,梧桐巷的雾浓得化不开,像掺了棉絮的米汤,连路灯都只漏出个昏黄的圈。张奶奶缩在藤椅里打盹,怀里抱着个褪色的蓝布包,里面裹着半块锈迹斑斑的铜钟——是明远先生1943年在重庆修钟楼时,从废墟里捡的钟摆碎片,他总说这钟“漏着时辰”,能听见过去的声音。

“咚……咚……”

雾里突然飘来两记钟响,闷得像从地底钻出来的。张奶奶猛地睁开眼,蓝布包烫得像揣了块烙铁,她哆嗦着解开布,铜钟碎片上的锈迹竟在剥落,露出底下刻着的花纹——不是寻常的缠枝纹,而是串歪歪扭扭的数字:1943.10.17。

是他们在防空洞相识的日子。

那天日本飞机炸塌了半边钟楼,她被埋在瓦砾里,是明远背着工具箱冲进来,用撬棍撬开预制板时,挂在他腰间的钟摆碎了,碎片溅到她手背上,烫出个铜钱大的印子。“别怕,我修钟的,知道时辰走得快,等我把你弄出去,咱去吃碗担担面。”他的声音混着防空警报的尖啸,却比钟鸣还让人安心。

“咚——”

第三声钟响炸在巷口,雾被震得翻涌起来,像有只大手在搅动。张奶奶看见雾里浮出座残破的钟楼,砖缝里长着半枯的蒿草,正是1943年那座被炸塌的钟楼。楼底下站着个穿工装的青年,背对着她,手里拎着工具箱,吹着不成调的《松花江上》,正是二十岁的明远。

“明远!”她跌跌撞撞冲过去,指尖刚要碰到他的衣角,青年却突然转身,脸却是模糊的,像被打了层毛玻璃。“你是谁?”他的声音发飘,像隔着口大水缸,“我在等个人,她手背上有个钟印子,说好了钟修好了就来吃担担面。”

张奶奶的手背上,那铜钱大的印子突然发烫,她哭着把手背凑过去:“是我啊!你看这印子,还在呢!”

青年却后退半步,眉头皱成个疙瘩:“不对,你头发白了……我等的人,梳两条麻花辫,穿月白布衫。”他指了指钟楼,“我得赶紧修钟,等会儿她来了,看不见钟走,该着急了。”

他转身往钟楼里走,背影在雾里一点点变透明。张奶奶追上去,却像踩在棉花上,怎么也迈不开腿。她看见钟楼里堆着半墙的钟零件,明远蹲在零件堆里,用镊子夹着个齿轮,嘴里数着“一、二、三……”,齿轮突然“咔”地卡进轴里,整座钟楼竟发出声清亮的钟鸣——不是刚才的闷响,而是1943年那个下午,她被救出来时,天边响起的第一声报时钟声。

“明远!”她扑过去抱住他的腰,却抱了个空,整个人穿过他的身子,撞在满墙的零件上。零件哗啦啦塌下来,砸在她脚边,每个齿轮上都刻着个日期:1950年他们在成都结婚,齿轮转得最慢;1962年他去高雄前,齿轮卡着不动;1978年他寄回第一件毛衣,齿轮磨得发亮……

“原来你在这儿。”

身后突然传来明远的声音,这次清晰得像在耳边。张奶奶转身,看见他坐在工具箱上,头发白了大半,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住蚊子,正是1985年他从高雄回来的模样。他手里拿着个新钟摆,铜制的,刻着串新数字:1985.03.21——他回来那天。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