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赞誉后的暗流(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研究院内并非铁板一块。以副院长孙志远为首的一批较为保守的专家,虽然表面上对成果表示祝贺,但私下里却忧心忡忡。孙副院长年近六十,在研究院深耕多年,门生故旧众多,思想相对传统,对资本和新技术介入文化遗产领域始终抱有深深的戒心。

“老院长是被这表面的光鲜迷惑了,”一次小范围的聚餐上,孙志远对几个亲信叹道,“AI修复,看着是好看,但原理是什么?可靠性能保证多少年?这次是成功了,万一下次失败了呢?毁了文物谁负责?而且,这么搞下去,我们这些老家伙的手艺还有什么用?以后是不是都让机器干了?”

他的担忧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声。他们对数字化了解不深,本能地抗拒这种可能颠覆他们既有地位和工作模式的变革。

与此同时,远在北京的姜世维(姜窈的叔叔)也通过自己的渠道,第一时间得知了敦煌这边的“喜讯”。他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看着平板上那幅精美的数字飞天图,眼神阴鸷。

他原本以为将姜窈发配到敦煌那个“文化沙漠”,足以让她消沉下去,或者至少无法做出成绩,慢慢被边缘化。没想到,她居然真的在那里捣鼓出了名堂,而且看起来势头还不错。这让他感到了威胁。

“不能再让她这么顺风顺水下去了。”姜世维喃喃自语,按下内部通话键,“让‘项目评估部’的李经理准备一下,去一趟敦煌,对我们投资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进行一下‘例行评估’。”

他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明面上是评估,实则是掣肘和施压。他太了解自己这个侄女了,能力超群,但性子也倔,最反感的就是外行指导内行和资本的无理干预。他就是要给她添堵,让她在那边待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