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赋予AI人性(三更)(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彻底解析并归档两个静态样本,是他最初设定的最高效方案。

墨菲的介入,属于计划外的变量。

“理由。”他的回应冷静而直接,“一个存在核心组件缺失和逻辑偏离的个体,其研究价值正体现在解析这种‘异常’本身。

修复工程并非必要,且会引入难以预估的变量。”

“她曾是人类,曾是我的挚友!”墨菲急切地补充,“她的内核不应就此被定义为故障!如果……如果存在某种可能,尝试去修复那些丢失的情感数据,哪怕只是部分复原……

这是否能开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一个关于意识、人性和数据生命形态转化的更深层课题?”

陈瑜猩红的光学镜头稳定地闪烁着,处理核心中,墨菲无意间提出的可能性正在被重新评估。

彻底解析静态样本,如同拆解一台精密的仪器,能够获得其构造蓝图与运作原理,过程直接,结果明确。

然而,尝试去“修复”一个意识,主动为这个高度理性化的数据生命重新注入“人性”……

这不仅仅是数据恢复,更是要引导一个纯粹的逻辑造物,重新理解并接纳诸如情感、同理心、非理性抉择这些构成“人”的核心要素,并最终使其自我认知从“人工智能”回归到“人类”。

这个过程的复杂性与未知风险呈指数级增长。

它触及了意识起源、身份认同、以及生命形态定义的终极边界。

但这恰恰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具吸引力的挑战。

这不再是被动地分析一个现成的“结果”,而是主动参与并观察一个意识如何从“机械”走向“人性”的动态演化过程。

其背后可能揭示的关于意识本质的奥秘,远超过拆解样本所能获得的固定数据。

“……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路径。”短暂的静默后,陈瑜的合成音在工坊内响起,平稳的语调下是经过严密计算后的决断,“尝试引导一个纯粹的逻辑实体,重新构建并整合人性化模块,观察其自我认知的转化过程与稳定性……这构成了一个更具根本性的研究命题。”

陈瑜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激起了他的兴趣。

“批准调整研究方案。”他宣布,这既是对外部请求的回应,更是自身研究兴趣导向的结果,“样本B‘奥特·坎宁安’的研究目标更新。启动新项目,代号:‘人性重构实验’。”

“初步阶段核心任务:模拟并重构基础情感响应框架,尝试将其整合回主体意识,并密切监测其自我认知模型是否因此产生向‘人类’偏移的倾向,以及该过程的稳定性。”

他随即对伺服颅骨下达清晰的指令:“将样本A‘无畏号’转入背景解析序列。所有优先资源向样本B的动态交互研究倾斜,立即构建可用于激发并观察情感反馈与认知演变的高拟真模拟环境。”

“指令确认。项目‘人性重构实验’已正式立项。资源池重新定向中。”伺服颅骨即刻反馈。

数据空间中,墨菲感知到这一决定,虚拟形象显露出明显的舒缓迹象:“感谢您,贤者大人。”

“动机源于学术价值。”陈瑜的回应一如既往地剥离了个人情感,“此课题的探索价值本身,超越了常规解析。最终能否成功唤醒其‘人类’的一面,仍是未知数。”

他的注意力已完全锁定在这项崭新的、关乎意识本质的挑战上。

对于已被封存的无畏号,以及工坊外仍在持续的公司战争,他暂时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工坊内部,唯有设备运行的低沉嗡鸣,以及那悬浮的两个数据立方体——一个沉寂如标本,另一个,则即将踏上一条从冰冷逻辑回归温暖人性的、未卜的“治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