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调动(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所以他打算去问一问。

李相公已经出城,招募兵马准备上前线。

那自己就去问问吴相公吧。

——

完颜宗望骑着马,用马鞭指向大名府。

“这里面的守将胆小,说不定能劝他开城投降,谁愿意去招降?”

辽国降将董才马上出言道:“末将愿往。”

“好,要是能劝他开城投降,我许你一个州府。”

完颜宗望又看向身边的女真将领,笑道:“你们也约束一下自己的兵马,这个时候和这些杂胡们争抢一些财物做什么?正该用最快速度破城,彻底粉碎南朝军马的防线。杀到他们的都城下,让整个南朝,都陷入最大的恐惧之中,让整个南朝,就如契丹人一般,在女真人的铁蹄下粉碎!”

在他身边,无穷无尽的女真大军。

兵刃盔甲耀日生光,卷起接地连天的尘烟。困了就在马上打盹。饿了就嚼点干肉饼子,马的料袋都挂在耳朵上,轮流骑乘。

这支毁灭了辽人帝国的铁流,行走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真就有一股不可战胜的模样。

万军卷起的尘烟当中,高高竖立着宗望的大矗,数十军将,数千亲卫,紧紧的簇拥着他。

不时有女真骑士奔驰往来,回禀着前面军情,传达着宗望的号令。

宗望的排场,和宗翰差不多,但是比他更务实。

随身带着两套铁甲,都放在两匹备马之上。腰间配着长刀,马鞍侧挂着马槊和骑弓,还有装得满满的六撒袋羽箭。

干粮饮水,也和普通士卒一模一样。

东路军打破了不少辽国富庶城池,抢的盆满钵满,但是宗望却没有因此和拔离速一样,沉迷在那无边富贵中。

一路上飞奔南下,疲倦是自然的,可宗望却是神采飞扬,宛然又是年轻时候,追随父汗老皇帝起兵之时的英锐机敏的模样。

坐在马背上大声说放声笑,就是传令也是声震四野,不时激起身边亲卫一阵又一阵的欢呼。

女真内部争斗中,虽然宗翰灭辽功最大,麾下也是精兵强将之选。

可还是给排挤到西面穷荒之地,辽国膏腴菁华,尽为宗望团体占据。

因为他是完颜阿骨打的儿子,是大金国的二太子,尽管如今在位的皇帝是他的叔父,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宗望在金国的崇高地位。

历史上,要不是这狗日的死的早,还真不一定有人能争的过他。

完颜宗望的运气一直也很好,其实他麾下的这些人,和宗翰的差不了多少。

宗翰的水平也很高,但偏偏他的面前,南朝燕地空虚,河北一马平川。

至今他们还没有遇到那号称能和女真一战的西蛮子定难军。

此番他把宗翰调出来,彻底失去了西京道的宗翰,若是不能奋起,只怕就要人心散尽,军将们纷纷要弃他宗翰而去,转投自己旗下。

那个时候,他宗翰真不知道死所在哪儿!

大金,也就彻底没有人能和自己分庭抗礼了。

所以宗望一路行来,才兴致极高,精神极旺,只是拼命催促大军加快行动,二太子身先士卒如此,麾下军将士卒,哪里还不能拼命行事?

一队传骑才从宗望身边撒出去,另一队又赶来回报,带队之人,正是完颜宗望最心腹的一个猛将蒲察。

蒲察原本是宗望身边一个亲兵,后来为他组建了300人的精锐谋克。

他是远远遣到更南方哨探的,这个时候满面尘土的奔驰而回,被宗望亲卫接住带回来。

看到宗望就在马上行礼,还离得老远就放声大喊:“二太子!俺沿着河探出去了百十里,都没有遇到宋军主力,就是到了城池下面,这些南蛮子也只是闭门自守,无人敢挑战俺们!俺们大军,尽可放心南下!”

蒲察的呼喊声顿时在周遭军将激起一阵笑声,果然南蛮子军马如宗望所说,中看不中用!

拦住宗翰的那支强军,不过是异数罢了,其他军马,简直软得如烂泥一般。

说起来,怎么南人的强军,就都被你宗翰遇到了。

一而再,再而三被拦住,以前你可以说是定难军强,现在碰到的是大宋河北兵马,不是去年才刚被我们横扫么!

究竟是他们真的强,还是你宗翰弱呢?

这种想法,也慢慢地在金国流传开,毕竟自从老汗起兵以来,能做到一直被打的,好像也只有你宗翰了。

——

太原。

曲端在白马一带布防,准备阻击完颜宗望的军情传来。

陈绍看罢,有些拿不定主意。

大将在外,按理说是应该有点自主权力的。

但是他不去支援大名府,这件事还真说不好是对是错。

因为完颜宗望是携大军南下,曲端若是真的去支援了,万一大名府的人马不出来响应。

他自己就危险了。

在平地上要和女真鞑子硬刚,人数还不占优势。

此时陈绍也不太清楚大名府的情况,按理说那条防线固若金汤,轻易不好被攻破。

但是在大宋那些官员手里,事情就难说了,因为这天下就没有他们丢不掉的城池。

最后陈绍还是选择了信任自己人。

他下令在汴梁附近的三千骑兵,由郭浩、李彦琪率领的人马,全都支援曲端。

粮草辎重不得断绝。

并征调怀州民夫,为前线运输防御工事所需的木材、石料。

从工院中,取新研制的毒药烟球、蒺藜火球,还有原本就有的霹雳炮、震天雷全都往曲端那里运。

又专门派人通知汴梁,让他们想办法支持曲端的阻击。

在大宋境内打仗,尤其是过了关西,有一个很显著的好处,就是运送起来十分方便。

不像在西北时候,动辄就要耗费巨大的民力,还需要修桥铺路。

中原的道路,经过这么多年,已经十分成熟。

不管是水运还是陆路,都十分通畅,尤其是大名府附近州县,官道驿路更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