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海报上的侧影(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平乡镇的集市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蓝溪已经在这个乡镇辗转寻找了三天。三天里,她走遍了河谷地带的大小村庄,问过田间劳作的农民,问过村口闲坐的老人,问过路边嬉戏的孩童。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杨氏班子确实来过,但又走了,不知去向。

希望如同指间流沙,越是紧握,流失得越快。

此刻她拖着疲惫的步伐,穿行在平乡镇的集市中。这是方圆几十里内最大的集市,五日一开,附近村庄的人们都会来此买卖交易。蓝溪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或许能在这里打听到剧团的踪迹。

集市喧嚣而杂乱,摊位挤占着道路两侧,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家禽鸣叫声混杂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熟食的香气、生肉的腥味和牲畜的臊臭。蓝溪小心地避开地上横流的污水,一边走一边向摊主打听着戏班子的消息。

大多数人都摇头表示不知,少数人则提供着模糊不清的线索:“前几天好像看到过”、“听说去隔壁县了”、“可能解散了吧”。

日头渐高,蓝溪的嗓子因不断询问而干涩发痛。她在一个小摊前买了瓶水,靠在相对清净的集市边缘围墙稍作休息。汗水沿着她的鬓角滑落,失望如同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

或许弟弟根本不在这里,或许那剪报上的男孩根本不是小宇,或许七年的寻找注定是一场空。

她仰头灌下几口水,目光无意识地扫过面前的布告墙。墙上贴满了各种纸张:寻人启事、商品广告、政策宣传、民间偏方...层层叠叠,新旧交错。

就在她准备转身继续寻找时,视线被一张墨迹尚新的手写海报吸引住了。

“杨氏传统艺术研习社今晚演出折子戏《林冲夜奔》”

“地点:镇南打谷场”

“时间:戌时三刻(晚八点)”

“欢迎父老乡亲前来观看”

蓝溪的心脏猛地一跳,手中的矿泉水瓶险些掉落。她急忙上前,仔细阅读那张简陋的海报。纸张普通,墨迹看起来才写下不久,笔法粗犷却带着几分书法功底。

她的目光向右移动,忽然定格在旁边一张稍显陈旧的宣传照上。那是一张已经褪色发黄的照片,边缘卷曲,被透明胶带勉强固定在墙上。照片中约有十余人,穿着戏服,站在一个简陋的戏台前。

照片像素不高,人脸模糊不清,但蓝溪的视线瞬间被角落一个正在勒头、只露出半张侧脸和眼神的武生演员牢牢吸引!

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了。

集市喧嚣骤然远去,世界缩小为那张照片和照片上的人。

那双眼睛——微微上挑的凤眼,专注而略带忧郁的眼神,与她记忆中弟弟的眼睛惊人相似!还有那鼻梁的弧度,下巴的线条,甚至微微抿起的嘴角...

蓝溪颤抖着手从包里取出养父留下的全家福。照片已经泛黄,上面是年幼的小宇依偎在养父和她的身边。她比对着两张照片,心脏狂跳不止。

是他吗?真的是小宇吗?

七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男孩长成青年,但某些特征却如同刻在骨子里,难以磨灭。那双眼睛里的神采,那面部轮廓的某些特征,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姑娘,你也对杨氏班子感兴趣?”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蓝溪猛地回神,看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正笑眯眯地看着她。

“爷爷,您认识这个戏班子?”她急切地问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老爷爷点点头:“认识好些年了。班主老杨头不容易啊,带着一帮孩子坚持唱老戏,现在没多少人爱看喽。”

蓝溪指着照片角落的那个武生:“您认识这个人吗?他...他叫什么名字?”

老爷爷凑近照片,眯着眼睛看了会儿:“哦,这是班里的武生,好像叫...小杨?还是小宇?记不清了。这班子里的孩子大多都姓杨,班主给取的艺名。”

小宇?蓝溪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

“他...他多大了?什么时候来的班子?”她努力保持声音平稳。

老爷爷摇摇头:“具体不清楚,看起来二十出头吧。听说老杨头收的都是无家可归的孩子,从小培养。这武生好像是五六年前来的,身手不错,唱得也好,就是人不爱说话。”

时间对得上!蓝溪的手心渗出汗水。

“今晚的演出,他会出现吗?”她几乎是屏住呼吸等待答案。

“按理说应该会,《林冲夜奔》是武生重头戏,他是班里顶梁柱嘛。”老爷爷说着,忽然压低声音,“不过姑娘,有件事得告诉你。这班子最近好像惹了点麻烦,听说有人要来查他们。所以演出不一定稳妥,你得有个心理准备。”

“什么麻烦?”蓝溪的心提了起来。

老爷爷四下张望,声音更低了:“具体不清楚,好像是关于班子里的孩子来历的问题。老杨头这人虽然固执,但不是坏人,对孩子们也好。但江湖班子,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

蓝溪还想再问,老爷爷却摆摆手,拄着拐杖慢慢走远了。

她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希望与恐惧交织,让她几乎无法思考。

整个下午,蓝溪在集市中辗转打听关于杨氏班子的更多信息。得到的消息零碎而矛盾:有人说班子里的孩子都是孤儿,班主好心收留;也有人暗示有些孩子来历不明;还有人称赞班主技艺高超,培养了不少好苗子。

唯一一致的是,大家都认为今晚的《林冲夜奔》值得一看,尤其是那位武生的表演。

黄昏时分,蓝溪提前来到镇南打谷场。这是一片相对开阔的场地,中央临时搭起了一个简陋的戏台,后台用布幔简单围挡。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布置场地,调试灯光和音响。

蓝溪选择了一个既能看清舞台又能观察后台入口的位置,静静等待。

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观众陆续到来,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和镇上的居民,搬着小板凳,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在场地里追逐嬉戏,增添了几分热闹气氛。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