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实验室的日光灯管开始泛出昏黄时,老吴又对着桌上的研发图纸发了呆。指尖摩挲过纸面边缘被磨出的毛边,那是他花了三个月改了十七稿的“适老化智能设备”方案,图纸角落还留着上次喝咖啡时洒的褐色印记,像块没洗干净的勋章。窗外的天渐渐暗下来,年轻人们收拾电脑的动静此起彼伏,键盘敲击声从密集到稀疏,最后只剩下老吴面前的台灯,在空旷的实验室里投下一圈暖光。
他今年五十八岁,离退休还有两年,可鬓角的白霜已经漫到了耳后。前几天整理工具柜时,翻出了三十年前刚进公司时用的万用表,表盘上的漆掉了大半,却还能精准测出电流——那时候他也是个毛头小子,跟着老工程师跑车间,连拧螺丝都要学半个月。现在实验室里的年轻人,编程速度比他快十倍,画电路图用的软件他要学半天,可每次看到他们把“用户需求”栏填得潦草敷衍,老吴心里就像堵了块湿棉花。
“吴工,还没走啊?”林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手里提着个保温桶,是楼下便利店刚买的热粥。她把粥放在老吴手边,看见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还有旁边写着“年轻人需掌握”的清单,突然明白他最近总是晚走的原因。
老吴叹了口气,把图纸推过去:“你看这个‘语音控制适老化花盆’,我跟了半年,现在卡在方言识别上。小张他们觉得用普通话就行,可农村里多少老人不会说普通话?上次去郊区养老院,有个老太太对着智能音箱喊‘浇水’,带着浓重的乡音,音箱愣是没反应,老太太急得直拍桌子。”他顿了顿,指尖敲了敲图纸上的“用户画像”,“这些孩子技术好,可少了点‘看见人’的心思——技术不是冷冰冰的代码,得能帮到真真正正的人。”
林舟看着他眼底的焦虑,突然想起上周去老吴办公室,看见他电脑里存着的文件夹,名叫“待教项目”,里面分门别类放着各个研发项目的难点、易错点,甚至还有每个零件的采购渠道。“吴工,”她坐下来,把保温桶的盖子打开,粥香漫开来,“我倒有个想法。咱们成立‘技术学徒制’,您挑几个年轻人,手把手带,工资给他们翻倍,项目成了再发奖金。您不用急着把所有东西都塞给他们,慢慢来,就像当年您师傅带您那样。”
老吴的眼睛亮了亮,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保温桶的提手。他想起自己的师傅,当年教他修收音机,非要让他先拆了再装回去,说“知道怎么坏的,才知道怎么好”。那时候他嫌麻烦,现在才明白,师傅教的不是修机器,是对技术的敬畏。“行!”他抬头看着林舟,眼里的光像实验室里重新亮起的灯管,“我要挑三个——得肯学,更得肯‘看见人’。”
选徒弟那天,老吴在会议室里坐了一下午。小张是刚毕业的计算机系学生,编程时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可上次做智能门锁测试,连老人弯腰输密码不方便都没考虑到;小李学的是电子工程,能把电路板焊得像艺术品,却总在细节上马虎,上次忘了给传感器加防水涂层;还有老王,是从车间调上来的技工,跟着老吴跑过两次现场,知道老人用设备时喜欢“简单点、再简单点”,就是理论基础弱了点。
“就你们三个。”老吴把三人叫到实验室,指着桌上的花盆原型,“这个项目,咱们一起做。小张负责语音识别算法,小李搞硬件调试,老王帮着做用户测试——但有一条,凡事多问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为什么用户会需要?想不明白,就跟我去现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