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打破僵局(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朱雄英笑着将簿册递过去,指尖点在其中一页,解释道:“这是农官李谦写的试种日记,上面记着。

新洲平原四月播种,七月收割,头季稻穗长逾一尺,每穗有百粒之多;

八月再播种,十一月收割,第二季虽稍少,却也有九十几粒。

李谦还带回了稻穗标本,诸位王叔请看。”

内侍立刻取来一个琉璃盒,里面装着几支干燥的稻穗,穗粒饱满,金黄的谷壳泛着光泽,比寻常稻穗确实长了不少。

周王朱橚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支,放在掌心掂了掂。

又凑近看了半天,才感叹道:“这稻穗确实饱满,若真能亩产五石,那新洲的地力可真是绝了!”

朱雄英声音陡然提高道:“不止如此!新洲的田赋与内地不同,朝廷分文不取,所有收成除了给农夫留足口粮,其余全归镇守王支配。

就说一疆若有十万亩地,一年便是五十万石收成,再加上西山的铁矿。

工部估算过,新洲的铁矿一年能炼出十万斤铁,光是卖铁器就能赚五万两白银。

还有沿海的渔产,每日能捕到上万斤鱼,晒成鱼干既能当军粮,又能运回来贩卖。

这些进项加起来,比内地封地多了何止三倍?”

殿内渐渐有了细碎的议论声,诸王的眼神也开始松动。

宁王朱权收起折扇,上前一步问道:“皇孙此言当真?那‘双季高产稻种’,在新洲真能大规模种植?还有祖训,藩王不得离封地,此事如何解决?”

“非改祖训,乃是开疆特例。”

朱雄英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手谕。

展开后,朱元璋那遒劲有力的字迹映入诸王眼帘,“凡我大明宗室,若能远赴海外拓疆,视同开国功臣,可权宜行事,子孙世袭罔替”。

“这是皇爷爷亲批的手谕,诸位王叔可仔细验看,上面还有皇爷爷的玉玺印。”

早在朱雄英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他就已经猜到诸位皇叔心中的想法。

所以他便在第一时间前往皇爷爷的身边,将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

毫无疑问,朱元璋对自己这个宝贝大孙的想法,绝对是无条件支持。

诸王凑上前,看到手谕末尾那方鲜红的玉玺印,都不由得吸了口气。

秦王朱樉性子急,忍不住问道:“那护卫和权柄呢?总不能让我们带着几百人去新洲吧?”

朱雄英早有准备,耐心道:“二王叔放心,每位王叔前往新洲,朝廷先拨给护卫三千人,配备‘轰天炮’十门、鸟铳五百支。

若拓疆有功,护卫可增至两万,与边疆的塞王同等规格。

封地内的官吏任免、军屯调度,全由王叔们做主,不必受六部掣肘。

内地藩王‘食禄而不治事’,连任免个县令都要奏请朝廷,可新洲的镇守王,便是一疆之主,比内地的布政使还有权!”

这话让诸王彻底坐不住了。

晋王朱棡搓了搓手,眼神里满是意动,却还是有些顾虑:“那出海的风险呢?就算船再大,也怕风暴。还有新洲的土著,真能安分守己?”

朱雄英指向殿外,自信道:“关于出海风险,侄儿已命工部造了二十艘‘巨洋船’。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