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依然强悍的技术(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一九六四年,四月三日。

四九城,计算研究所。

“黄文仪,你的挂号信件,签收一下。”

“好的,来了。”

听到有挂号信件,黄文仪立刻放下了手头上的工作。

这是她在四九城待的第五个年头了,这些年她跟老师一直有书信的联系。不过有几年书信来往比较少,而且信件内容还不能聊技术之类的。

哪怕是想询问一些问题,也不能用信件去写。因为询问问题,也会间接暴露她在做的工作项目。

反正信件审核很严格,而且寄信不能留工作地方的地址。而江成回信,也只寄到指定的邮箱,并不需要填写地址。

在一年半之前,黄文仪终于带着团队提前完成了上面交代的任务。组装了中国首台空间计算机,用于‘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然后黄文仪回到了计算研究所这边工作,目前在这边也算是有新的重大任务,不过不需要有太多保密的限制。

研究所这边准备研究更稳定的储存器芯片,打算在这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对于这个项目,要研制的只是一个产品,倒没有保密性质。

上次黄文仪就给老师江成写信,询问了一些这方面的问题。在她看来,这些问题最多是跟老师进行简单的探讨,老师也应该给不出什么好的意见。

因为这已经是世界先进水准的高端技术产品研制了,在黄文仪看来,老师江成主要发展的领域是汽车制造,并不是计算机设备电子类型的专业。

如果是初级的问题,可能老师江成还懂。毕竟黄文仪在汽车厂的时候,很多项目都是下面的工程师在完成,江成虽然带领大家搞出了集成电路,让中国成为了世界领先拥有集成电路的国家。

但几年过去了,毕竟老师江成没有在电子控制这方面发展。而且这方面的发展现在都是依靠团队合作的,所以黄文仪在信中的问题,别说指导了,探讨都是客气的。

黄文仪签收了信件,看到信封上的寄件人,果然是自己的老师江成。黄文仪笑了笑,她猜测老师可能会因为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直接回避自己上次问的问题。然后扯七扯八的说些家常琐事。

前几年困难时期,黄文仪都跟老师说了,她们在特殊单位搞研发,在供应方面是有特殊照顾的。

但老师依然每隔几个月就给她寄一些侨汇券,让她不用在吃喝上面发愁。这让她很庆幸大学毕业后遇到了老师江成,感觉上天对她很眷顾。

摸着信封感觉里面有点厚,打开信件后,黄文仪发现这次的信件好几张。

黄文仪回到位置上,慢慢认真开始阅读,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她就震撼了。这怎么可能,她发现自己上次询问到的几个问题,老师都一一回复了。

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准确的结论,但是老师在信中讲解了研制的方向,还有各种理论方式。等于是在指导黄文仪如何去解决那些问题,这比直接给结果更有用。

当然了,老师也可能没有结果,因为有结果的话还需要他们研制什么,等于直接做出来了。

黄文仪花了许久的时间认真的看完了信件,然后深呼吸了一口气。老师的信件让她想起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钱佬。

就像是有人想要研制点东西,却想不出办法。然后派人去请教钱佬,而钱佬也经常是能意想不到的直接给出方法,有了方法,研制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这几年黄文仪也一直关注昌城汽车厂那边的消息,她虽然对汽车不太感兴趣,但是昌城汽车厂要是研发出什么新车,她就会关注是不是老师研发出来的。

但这几年昌城汽车厂一直没什么动静了,黄文仪也知道,跟其他汽车厂比,老师现在取得的成就已经足够别人追赶一辈子了,没有动静也没什么。

第一汽车厂也就研制出来了两三款车,有一款还是在解放卡车的基础上升级而来的。而魔都汽车厂,现在只是逮着一款轿车使劲折腾。

魔都汽车厂那边,这几年也就是在造型的一些细节上改动了点,还是昌城汽车厂当初的哪些设计底子。

从设计款式来讲,任何人面对江成,现在都是望而叹之。

望着信件,黄文仪的神情有些激动。果然不愧是当年集成电路的创始人,虽然老美那边注册了什么专利,但国内有证据有报道证明中国的集成电路比老美那边早将近两个月研制出来。

现在国内已经突破了西方的封锁,起码在信息上突破了封锁,不会得不到西方的消息了。

因为我们国内在今年一月份跟法国建交了,法国是西方大国,可以通过法国活动很多信息。

黄文仪思索了一会,做出了决定,拿着信件去找曹建华。这次的研制项目,他也是负责人之一。

来到曹建华的项目处,他正带着人在讨论一些问题。黄文仪对曹建华很尊重,因为他以前在汽车厂是跟江成平辈论交的,属于一起回国的那批人。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