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猎罢论天下,一场关于统治的霸道对话(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李骁放下短刀,语气郑重起来:“本王虽用武,却有三不杀:不杀降兵、不杀女人、不杀工匠。”

“当年本王攻克关中大部,让降兵选择,愿从军者编入军中,愿归田者入我秦国户籍,分发耕地。”

“如今那些降兵,已有不少成了我大秦军中的骨干。”

“至于百姓,本王在北疆推行‘计口授田’,让每家每户都有地种,有粮吃,这一点,道长想来也有所耳闻。”

丘处机对秦国的土地政策自然有所了解,还进行过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便是‘罪士绅而利万民’。

这一路走来,在秦国境内看到百姓往来耕作,面色虽有风霜,却无饥寒之色,更是证明了秦国土地政策的正确性。

他起身对着李骁拱手一礼:“大王能有此仁心,实乃天下百姓之福。”

“若大王能始终坚守此诺,将来一统天下,必是千古明君。”

李骁笑着抬手虚扶:“道长过誉了。”

“本王所求,不过是让天下再无战乱,让子孙后代不必再受流离之苦。”

铜炉里的奶茶已添了两回,舒律乌瑾带着萧玄策去一旁整理猎物,只剩下李骁、丘处机和几名亲兵守卫左右。

丘处机端着温热的茶碗,心中想着方才李骁提及“长生”的话题,自古以来,帝王皆渴望万寿无疆,即便李骁胸怀天下,怕也难抵这份诱惑。

他正琢磨着如何进一步阐释“养生之道”,却听李骁先开了口。

“道长方才说‘长生在人心’,本王深以为然。”

李骁指尖轻叩陶碗,目光望向远处渐暗的天色,语气坦诚。

“本王并非不恋江山,只是清楚,这世间从无长生不死之人。”

“秦始皇求仙药、汉武帝炼金丹,最终不也化为一抔黄土?”

“天下百姓盼安定,盼的是有人能护他们一世安稳,而非君主靠着虚无缥缈的‘长生’,耽误了治国正事。”

他转头看向丘处机,眼中满是坚定:“若为了求长生,荒废朝政、苛待百姓,即便真能活上百年,也只会落得个千古骂名,这样的‘长生’,本王不屑要。”

“本王以为,真正的‘长生’,从来不是肉身不朽,而是把功绩刻在百姓心里,让大秦的安定能传之后世,这才是比任何仙丹都珍贵的‘长生’。”

丘处机闻言,手中的茶碗微微一颤,随即起身对着李骁深深一揖:“大王有此格局,实乃天下之幸。”

“贫道原以为,大王即便不痴迷长生,也会问及养生之术,却没想到大王对‘长生’的理解竟如此通透。”

“以大王这份心怀百姓、着眼长远的胸襟,将来定能成为一代明君,让大秦长治久安。”

李骁笑着扶起他:“道长过奖了。”

“本王不过是认清了现实,知道该把心思放在该放的地方。”

“说起来,当初派人去龙门山邀道长西行,正是看重全真教‘融合三教、劝人向善’的教义。”

“西域刚定,民心未稳,正需要道长这样的有道之士,用教义化解戾气,让百姓安心度日。”

丘处机不再客套,坦诚说道:“大王明鉴,贫道此次西行,正是为了不负大王所托。”

“全真教虽源自道家,却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兼取儒家‘仁孝’、释家‘慈悲’,主张‘清心寡欲、积德行善’。”

“若能在西域推行,既能安抚百姓,也能为大秦稳固西域助一份力。”

李骁轻轻点头,全真教的教义,他是认同的。

但说实话,道教若想成为大秦的国教,还远远不够资格,李骁也从没有想过要立下国教。

大秦正处崛起之时,需要的是百姓有血性、将士敢拼搏,而非一味‘清心寡欲’。

不过,用它来教化西域那些刚被征服的异族,倒是恰到好处。

李骁继续说道:“西域诸国归降不久,百姓心中仍有疑虑,甚至藏着反叛之心。”

“若能让他们信道教,一心向‘善’,少些争斗之念,对大秦稳固统治大有裨益。”

“本王已吩咐下去,秦国军队会全力配合你传教,西域各地修建道观的物资、人手,军队将领都会优先调配。”

“对于那些不愿信教的异族百姓,本王也会帮道长你收拾他们。”

“信教者,正常缴纳赋税,不信者,便按原额加征两成,这样一来,百姓自然会主动信教,传教也能事半功倍。”

丘处机一听,立马急了,什么叫帮我收拾他们?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分明是给我增加因果,平白损耗功德啊!

“大王不可。”

丘处机连忙摆手,语气急切:“道教讲究‘无为而治、自愿随心’,若用赋税逼迫百姓信教,反而会让他们心生抵触,甚至迁怒于道教,适得其反。”

“传教当靠教义感化,而非强权压制啊!”

李骁却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霸道:“道长,这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国策。”

“西域万里疆域,刚纳入大秦版图,若不用些手段稳固民心,迟早会出乱子。”

“本王需要的是西域百姓安分守己,为大秦创造价值,而非整日琢磨着反叛,用赋税引导,不过是最快见效的法子。”

李骁从前最瞧不上宗教,尤其是佛教。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愚弄百姓的手段,会消磨华夏男儿的血性,让本该奋勇拼搏的勇士沦为温顺绵羊,彻底丧失进取之心。

可如今坐在这个位置上却是明白,宗教存在,自有其道理。

但眼下的秦国,正处于开疆拓土、崛起图强的关键节点。

东征金国、稳固西域,每一步都需要将士们带着血性冲锋,需要百姓们带着拼劲耕作。

李骁绝不能用宗教去愚昧大秦的子民,这是他的基本盘,绝不能让自家男儿失了血气。

他们是大秦的筋骨,得硬。

他要的是华夏子民个个悍勇、人人如龙,万众一心,方才能开创一番不朽的基业。

可西域那些刚被征服的百姓不一样,他们本就对大秦心存芥蒂,若是留着他们的血性,留着他们的思考能力,迟早会生出事端。

所以,李骁需要道教去让他们‘沉沦’,让他们变成一群不用思考、只知埋头干活的人。

为大秦种粮、为大秦挖矿、为大秦缴纳赋税,为秦国源源不断创造价值的机器。

丘处机又沉默了。

他虽不完全认同李骁的霸道手段,却也明白,这是乱世之中稳固统治的无奈之举,更何况李骁主动邀他前来,本就是对全真教的看好。

若是他不识趣,真以为李骁礼贤下士,自己就能肆意妄为的话,那么全真教离佛教的后尘就不远了。

所以,他沉吟片刻,说道:“大王的考量,贫道明白了。”

“既然是国策,贫道会配合,但仍希望大王能给百姓选择的余地。”

“至于传教步骤,贫道已有初步打算,也算是不负大王的邀请之义。”

“哦?道长说说看。”李骁眼中闪过一丝兴趣,身体微微前倾。

丘处机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首先,在碎叶城、河中府等大城修建道观,派弟子驻守,免费为百姓施药、讲解教义,让百姓先感受到道教的益处,而非单纯的‘说教’。”

“其次,挑选西域本地品行端正、有威望之人,收为弟子,传授教义。”

“毕竟本地人更懂本地百姓的语言、想法与习俗,由他们传教,更容易被接受。”

“然后,在集市、村落举办讲经活动,结合西域百姓的生活需求,用他们能听懂的话讲解‘积德行善、安分守己’的道理,让教义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

……

丘处机能成为如今的全真教掌教,自然是有真本事的,对于传教的规划,做的很妥当,李骁没什么不放心的。

毕竟他要是真的做不好,那就换掉全真教。

现在的情况不是全真教帮秦国做事,而是李骁给全真教一个机会,让他们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否则,佛教就是他们的下场。

不久后,舒律乌瑾带着萧玄策走了过来,手中端着烤好的鹿肉:“天色晚了,先吃些东西吧。”

李骁接过鹿肉,拿起一块便大口吃了起来,尽显草原汉子的豪迈。

而丘处机面前摆放的则全是素食和水果。

白瓷盘里的葡萄颗颗饱满,蜜瓜清甜多汁,素糕则是用豆类与坚果制成,入口香甜,味道竟不比荤食差。

李骁当初选择全真教,而非其他教派,这“素食戒荤、禁欲独身”的教义,正是重要原因之一。

全真教与那些“秃驴”和尚一样,要求弟子不食肉、不婚配,需虔诚侍奉三清。

这份“清规戒律”,若能灌输给西域的异族百姓,对大秦而言,益处无穷。

让他们跟着全真教吃素,一来能为大秦节约大量肉食,如今大秦征战不断,将士们急需肉食补充体力,百姓少吃一口,军队便能多一份补给。

二来长期素食,会让他们身体机能下降,力气变弱,骑不得马、拉不开弓,自然也就没了反抗大秦的体力,寿命也会随之缩短,等于变相削弱了潜在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不婚配”这一条。

西域异族人口本就不多,遵守“禁欲独身”的规矩,当地人口便会逐年减少。

之后的这些年,大秦会从内地迁徙汉民到西域定居,汉民比例自然会慢慢超过异族,到那时,西域才算真正融入大秦,再无叛乱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