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许青舟旧居是什么鬼(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日子一天天过去,诺奖的热度倒是暂时落下去,许青舟把精力集中在磁体集成设计里边,研究所又恢复曾经忙碌,各个小组有序推进手头工作。

西南核物理研究所。

早晨,等离子体诊断组办公室内。

青年和旁边的人感慨:“也是好起来了,咱们夏国现在终于有一个自己的诺奖了。京都材料研究所啧啧,我有个同学就在里边,听说福利待遇都很好。”

“其实,在我看来福利待遇是其次。6月份,我去那边访问,大家都专心致志的搞科研,做课题,说实话,学术氛围很浓,都让我想起以前在普林斯顿的时候了。”

张志高的学生邵一林流露出回忆的神色。

上次去交流,他和李逸聊得很好,颇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意味。

有时候在想,这.也许才是真的搞学术的地方。

程立辉有些遗憾地说:“可惜,我们和那边的交流比较少,不然我也想去见识见识。”

邵一林欲言又止,自己老师和那边的情况大家都知道,非常不对付,任老院士就算了,老仇人,上次自己老师去完许教授的办公室回来,脸色相当不好。

看得出来,聊得不是很愉快,碰壁了。

他虽然不怎么认同老师的观点,但.作为学生,还是无法说什么。

“你们两个,数据分析完了吗?”

也在这个时候,两个人身后响起一道声音。

邵一林和程立辉转头,就瞧见张志安沉着脸。

“老师。”

“张院士。”

两个人脖子缩了缩,忐忑地观察着张志高的脸色,在院里,张志高是最不愿意听到京都材料研究所和许青舟这些名字的。

如果不是为了超导薄膜,他们这边不会和对方有丁点交流。

“我们这就去忙。”

见张志高没说什么,俩人赶紧钻进实验室。

张志高回到办公室。

“没想到许青舟居然拿到诺奖,小看这小子了”

“但拿诺奖又怎么样,核聚变领域拼的是技术,他一个刚起步的研究所聚变项目,难不成还真能把我们超了不成。”

张志高眯着眼,不由笑起来。

“环流三号已经创造了两个世界纪录在核聚变领域,西南核物理研究所的地位无可撼动,虽然不说名留青史,但历史上总会有我的名字。”

“球形托卡马克装置.和有国家支持的环流三号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优势在我。”

另一边,磨磨蹭蹭几个月,米国最终还是屈服,表示愿意和夏国接触,双方开始谈电池锂枝晶和穿梭效应的问题。

一是迫于国内压力,选择向夏国传达愿意接触的信息,二嘛,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挣扎过后,米国的高官似乎终于死心了,发现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做出来的可能性。

接洽和谈判,就由科技部和零点科技同步推进。

于是,宋瑶再度陷入忙碌,早出晚归,每天都忙着看零点科技和米国那边的合作文件。

10月21日,周三。

西山壹号院。

周末在实验室泡了两天,人人日报官媒的采访又来了,许青舟倒是没拒绝,积极配合。

诺奖是自然科学领域最高荣誉,反映一国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贡献,这也直接印证了科教兴国战略政策正确性。

总之,夏国需要这样一位学者提振民族自信。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