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大局已定(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且说在袁绍的这篇雄文中,他破天荒的把苏曜西征比作“周公辅政,却远超周公拓土之功”,直言“安息、贵霜奉其为万王之王,非篡逆,乃蛮夷畏威而服,若大汉不予以匹配之名,反失万国之心”。

在最后袁绍竟大胆提议:“当尊唐王为‘天策大将军’,总领天下兵马,兼辖西域、安息、贵霜诸属国,除了之前加九赐之礼给的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外,更加了一条位在诸王上,当与帝同尊!”

这提议一出,朝野之间瞬间炸了锅。

王允在家中捧着报纸,一气之下差点把茶盏丢了:

“荒唐!荒谬!”

“竟然说与帝同尊?这袁本初是失心疯了不成?!此例一开,置陛下于何地?置汉室宗庙于何地?!”

他气得在书房里来回踱步,须发皆张。一旁的刘虞和周忠等人亦是面色铁青,如丧考妣。

“袁氏四世三公,世受汉恩,竟出此悖逆之言!”周忠捶着桌案,“他这是要用唐王的势,来抬他袁家的轿子!简直是无耻之尤!”

“必须驳斥!必须立刻驳斥!”刘虞的一位门生激动道,“我们要联名上书,痛斥此等谬论!绝不能让这等歪理邪说蛊惑人心!”

然而,他们的愤怒和疾呼,在洛阳城乃至整个天下逐渐沸腾的舆论浪潮中,却显得如此微弱和无力。

袁绍的文章像一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的波澜远超想象。不仅是因为他袁家的声望,更因为他精准地戳中了许多人的心思——尤其是那些从西域开发公司、丝绸之路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的勋贵、商贾,以及渴望凭借军功更进一步的军中将领。

“袁本初此言,深得我心!”一位在西域开发公司投下重金的河东卫氏子弟拍案叫好,“唐王殿下开疆拓土,带来的可是实打实的金银和土地!难道还要用老规矩束缚住殿下,让咱们的眼界就困在这中原一隅吗?”

“没错!什么与帝同尊?我看就该更进一步!”一个粗豪的边军将领在酒肆里大声嚷嚷,吓得同桌人连忙去捂他的嘴,他却挣脱开来,“怕什么?殿下带着咱们发财,给咱们功勋,咱们不挺殿下挺谁?难道去挺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看到血就腿软的酸儒?”

市井之间,议论更是热烈。茶楼酒馆,街头巷尾,几乎人人都在谈论“大议礼”。

“要我说啊,唐王殿下就是天神下凡!那安息王说抓就抓了,还能骑着神兽飞天遁地,这不是真龙是什么?我可听说了,西域那边的人都叫他圣主,尊他是神王!”

“嘘!小声点!不过……说得也是啊。陛下是女帝,唐王是战神,这夫妻一体,共治天下,不也挺好?”

“袁将军那‘与帝同尊’说得好!殿下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总得有个匹配的名分才行!”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些恪守儒家正统的士人痛心疾首,聚集在太学或私塾中,引经据典,驳斥袁绍的言论,强调君臣大义不可逾越。然而,他们的声音在更加务实、甚至带着几分狂热的“拥唐”浪潮中,被迅速淹没。

这股风潮也迅速通过发达的驿站系统和《大汉月报》的特刊,向全国各州郡蔓延。

不过微妙的是,身处漩涡中心的唐王和女帝,自那日以来却是完全隐身。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苏曜自太庙当日丢下那句大议礼的命令后就直接没了影。甚至当天晚上,连他新纳的那个王妃也消失无踪。

只留下了一封书信,说将除军事外的国政要务统统暂交三省各部处理,让他们务必奉公体国,忠于职守。他自己则亲自带着女帝巡阅四方,“亲见我大汉山河之盛,亦察黎民疾苦之实”。

这家伙,如此非常之事,直接让卢植、荀彧、朱儁、王允和董承等帝国宰执们乱成一团。

他们虽然紧急封锁了消息,想要商讨个对策,但奈何当天傍晚,陈留城就传来天降神鸟,陛下亲临的快报,把他们的一切努力击得粉碎。

一瞬间,那是百官哗然,举国震惊。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