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哈萨克镇北城之盟(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188章 哈萨克镇北城之盟

崇祯七年,哈萨克部落首领黑胡子,与其母夜叉女,不甘心王牌骆驼部队的失败,节制精锐之师,向东进攻驻守的土默特旗。

此时土默特旗,共有3000多旗兵驻守喀尔喀部落西部。哈萨克部落,那是作战勇猛,先锋部队更是势如破竹。

在极短的时间内,喀尔喀西部草原,多处战略要地,都被哈萨克部落所占领。

哈萨克部落从天山附近,一路披靡,兵锋直指镇北城。种花王刘洋为激励士气,派镇北将军刘铁蛋奔赴前线督战,镇北城之战随即拉开了序幕。

然而就在这场战役即将打响之际,种花军却意外地射杀了,哈萨克部落首领,黑胡子的母亲夜叉王。

基于此,哈萨克部落先是求和,尝试着建立起沟通渠道,商议罢战言和的相关事宜。

同年年底,双方共同签订了停战协议,此次镇北城大战宣告结束。

那么在镇北城之盟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哈萨克部落比种花家更加期待言和。是的,你没有看错,哈萨克部落比种花王更加期待,尽早结束这场战争。

按理来说,哈萨克部落作为挑起战争的一方,应当不会。在并未取得较为可观的战果的情况下,就甘心结束这场战争。

但要弄清楚哈萨克部落,为何在镇北城下缔结了和约。就要先搞明白,哈萨克夜叉王,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

崇祯四年,年仅十五岁的黑胡子成为了哈萨克部落首领。年幼的黑胡子并不具备治国理政的能力,好在其母夜叉王政治经验丰富,故而承担起了摄政者的角色。

夜叉王对周围部落的行动和权力加以限制,使其无法威胁到黑胡子的统治地位。

而为了提振国力、根除国内政治弊病进行了汉化改革。

比如重用汉族官员,削弱哈萨克官员的政治影响力。同时严明法度,即便是部落贵族触犯了法律也要受到惩罚。

除此之外,还以奥斯曼帝国的考核监察制度为蓝本,制定了一套符合哈萨克部落的赏罚制度,志在澄清吏治。

改革不错,使哈萨克部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但也直接触及到了哈萨克贵族集团的利益。

伴随着改革计划的推进,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愈演愈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夜叉王和黑胡子光是应对内政就已经忙不过来。十分担心种花家帝国会在这个敏感的时间段,再度发动西征。

毕竟一直以来,种花家的八旗时时刻刻都号称,将整个大草原划入种花家的势力范围。

为了避免这一结局的出现,同时也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两人这才决定主动向种花家帝国宣战。

由此可见,此次战争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征服战争,而是为了迫使种花家打消对哈萨克部落的念想。

镇北城之盟并非伤及哈萨克部落元气,提出和谈的一方是哈萨克方面。毕竟种花家在这场战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在谈判桌上也有更多的筹码。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