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锦花林,与你相依(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chongshengxs.com,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

千吾大师揭开了谜底。

澜湖,江南宝灵聚集之地,天地日月精华所驻,与锦塘江水系暗渠相通,自然是锦花林繁盛之地。

而雄镇楼,自古以来便是军事重所,历朝历代都不惜重金,修筑巩固,承载了无数鲜血与白骨,曾经洒满每一寸,堆成一座座。

千百年的英灵忠魂,殊难散去。百姓在附近种下锦花树后,渐渐凋零,此处并非锦花神钦定的锦花树生长之地,锦花林日渐凋零,终归消散,那也不稀奇。但是魂魄之海甚是感恩锦花神的庇佑,甘冒魂飞魄散之风险,不断前往锦塘江与澜湖汲取锦花神之灵旨,带回雄镇楼给养呵护,锦花林便依仗这些英灵的细心照顾,顽强地存活下来,甚至愈发繁盛。虽然最终成林面积不大——英灵所能汲取的灵气终有限度——但仍是华夏之地进仅存的三片锦花林之一。

……

千吾大师所悟出的锦花林秘辛,被杭川百姓代代相传。杭川毎生征战,百姓必然前往锦花林祭祀,希冀联通万千英灵,庇佑雄镇楼将士或是出征军旅凯旋。大多良人战死之后,军队都会将遗体带回锦花林,好生安葬,送往九泉。

……

多少古刹楼宇,随历史消逝而去,无影无踪。唯有雄镇楼塌了无数次,又重建了无数遍。大成中学来到这一方水土,雄镇楼再一次重生。它内衬钢筋的骨骼,穿上水泥的外衣,倔强地挺直腰背,孤独站立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土地上。

不,雄镇楼并不孤独。

校园东操场的锦花林,雄镇楼的英灵一手养大,彼此陪伴了千年。

东坡先生曾题诗曰:

一宇雄镇楼,

锦花林三段。

锦江澜湖畔,

千载梦江南。

……

锦官塘中学,江南数百年之学府,也是与锦花林渊源颇深。

科举建制以来,江南都会繁盛,天下应试子弟往来不绝。皇帝亲谕,江南名都锦官塘府,敕建江南贡院。

贡院既成,众星捧月,各派大师云集荟萃,学馆星罗棋布,数不胜数。一时间商贾、甲兵、治学,事业无一不繁盛鼎沸。即便有京城南下之人,也是谦卑地感叹这锦官塘府,盛世繁华,空前绝后,京都难及万一,遂有谚曰:江南锦官塘,华夏第一都。

……

时代更迭、星月交替,然而江南贡院治业长青,两朝贤良大家香山、东坡二位先生,先后入主官职,再到掌政地方,把贡院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锦官塘府改称杭川市那一年,江南贡院已经荒废了数十载。外侮内乱、战事连年,治学无用,文章无用,书生无用,雄镇楼才是民生的脊梁。

江南贡院的无数英才,难以再现。贡院鼎盛的景象,难以复刻。无数文人学究冀望贡院重生,但民生凋敝的日子,历史哪会顾得上一方小小学堂呢。

直到那个男人的出现。

江南贡院末代学子——陈玄礼。他一身学识,鲜衣怒马,文武双全,在末日的贡院,也是出类拔萃,才艺超群。本欲宏图大展,报效天下,富民强国,无奈那个时日,山河破碎、无国更无家。

人性的大善大恶,在洪流之中,真伪难辨。陈玄礼壮志难酬、愤而从商,一心赚钱。从此一点及面,小孚成大,复利万倍。不出十五年,他便富可敌国,领百万人工、创巨业滚滚。

……

战争与和平,不过是世界内部的动荡与对抗的两种状态,只是为了寻找力量、文化、信仰、经济等领域的界限。

没有永久的和平,亦无永久的战争。

陈玄礼是幸运的,战争年代大发横财,富甲一方;不惑之年刚过,又见证了和平重新归来,安享积累下来的财富,好不自在。

但这远远不够。周期复始,百业复兴,人心复活。

兴办学业,再生江南贡院,这个强烈的念头缠绕陈玄礼心头太久,此时干柴烈火、熊熊爆燃。